返回

穿成极品假金孙,全家都被我带飞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百六十四章咱们现在就去勘山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谢锦珠赚钱的目标非常明确。

    她不会满足目前衣食无忧的现状,也不想停下往前致富的脚步。

    但赚钱的形势会有些变化。

    次日一早,谢大花两口子早早就去摆摊了。

    谢锦珠在一众不解的目光中说:“墨还是可以继续做,但不能是做一般的墨了,必须加精做更好的。”

    原因有二。

    首先,前段时间出售的墨锭太多。

    据白老板所说,他们已经严重干扰了之前的生意场,遭到了一部分同行的诋毁和抵制。

    耗时短的寻常墨锭供需失衡。

    继续大量铺货的话,非但自己的辛苦换不回应有的回报,墨价会持续走低。

    还有可能招惹妒恨,惹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
    所以必须做精做尖,拿出更好的成色,以及让人不得不闭嘴的品相。

    但要想这样的话,耗时就会被无限延长。

    谢锦珠想了想说:“好的墨锭需要时日沉淀凝香,少则三五年,多则十年开外。”

    只有经过了时间的反复洗礼,陈墨可比千金,才会看到最直观的回报。

    谢锦珠不想等那么久。

    必须换路子。

    她也需要村民的帮忙。

    村长听懂了,摸着胡子说:“那你的意思是把全村的人都雇起来,跟着你上山挖石?”

    “不是简单的挖石头。”

    谢锦珠解释说:“是开窑,烧瓷。”

    谢锦珠上辈子出生于非遗传承的世家,精通各类古法工艺。

    她最擅长的其实不是制墨,而是烧瓷。

    “西山那边连着的几个山头我之前就去看过,那边的土不是寻常的土,而是正儿八经的高岭土。”

    谢锦珠不想长篇大论地解释什么是高岭土,简略地说:“就是从矿石中提取出来,可以烧制瓷器的土。”

    这种特殊的高岭土主要是由埃洛石组成的粘土,还含有石英和云母,是制瓷所需最好的原料。

    但这种土不适宜耕种。

    西山连带附近一圈的占地面积很大,很多村民家传的耕地都在那个范围。

    每年哪怕是早起犁地春种秋收,可临到收成的季节,所获都极其有限。

    迫于收成薄弱的缘故,三洋村的村民被迫荒废家传的土地,外出寻觅求生之道。

    但是谢锦珠现在却说,他们其实可以不用背井离乡,在家就能养活自己。

    三太爷迟疑中,眼露不出声的期待:“村里祖辈都是刨土求食为生,从未有人在泥地里找到过别的出路。”

    “瓷器精美昂贵,技法更是不传之秘,就算是找到了土,也不是一般人能会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谢锦珠在三太爷期待的眼神中挑眉一笑,气定神闲地说:“我既然是提了,那就是有把握。”

    “今儿请诸位长辈前来,为的就是商量后续。”

    富含高岭土的地方可遇不可求。

    三洋村在资源上得天独厚,谢锦珠早就有这个打算,碍于之前各种麻烦缠身没顾得上提。

    现在提上日程,时机正好。

    谢锦珠先跟村里的长者们达成共识。

    实施开窑的第一步:就是收着整西山的全部土地。

    谢锦珠对着土地的主人说:“大叔,这地不肥长不出庄稼,留着荒废了也是糟蹋。”

    “索性全都卖给我,既能换了现成的银子应急,又可以换一份稳定的活计,还有什么可顾虑的?”

    谁都知道西山的地不好,土差耕力薄弱,是人人都嫌弃的贫地。

    谢锦珠给的是下等田的价,当场结清。

    价格不算特别优厚,但也没让村民吃亏。

    大叔不知道谢锦珠说的活儿是什么,斟酌半晌,到底还是硬着头皮应了:“成,我卖!”

    村长和里正都挨家挨户劝了,这两家在西山的地也都卖给了谢锦珠。

    这些人都愿意卖,他没什么好担心的!

    也有人不太想卖。

    从未出过村的老人苦笑道:“丫头啊,不是老头子不给你面子,端架子拿乔,实在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家总共就在西山有几亩地,那些贫地别人不稀罕,却是我们祖孙三个活命的本钱,真要是都卖给你了,那就真是活不下去了。”

    地里能见三分食,就能养活老弱的命。

    老大爷满脸说不出的惭愧:“我家大龙二丫的命都是你救的,本来不该含糊的,但我这情况……”

    谢锦珠听到身后的谢爹低声说:“大龙十三岁了,能干活儿。”

    这样的人家最怕丢了赖以为生的东西。

    换个思路,就可以是两全其美。

    谢锦珠眸色微闪,在老大爷的叹息中说:“大爷,把地卖了,我给您和大龙安排个活儿,一日工钱按成人的算,饿不着的。”

    老大爷喜出望外地瞪大了眼:“当真?”

 

第一百六十四章咱们现在就去勘山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